首页 > 探索创新 > 正文

讲好红色故事,坚定理想信念(十一)

作者:时间:2020-06-24点击数:

甘洒热血写春秋

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。这一著名的诗句,既是毛泽东对无数为国捐躯革命英烈的讴歌赞颂,也饱含着对他的胞弟毛泽覃烈士的深切悼念之情。

193410月,红军主力实行战略大转移后,毛泽覃奉命留在中央苏区,并担任中共中央分局委员和红军独立师师长,继续带领部分红军坚持游击战争。

红军长征后不久,国民党军卷土而来。敌人对中央苏区实行疯狂的清剿。所到之处,实行了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,妄图使红军和游击队没有安身立足之地。面对敌人频繁的军事进攻和残酷的经济封锁,毛泽覃带领红军战士,遭受了难以想像的困难,陈毅的《赣南游击词》天将午,饥肠响如鼓,粮食封锁已三月,囊中存米清可数,野菜和水煮正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。他们以竹笋、野果充饥,用茅草、树叶当被,英勇顽强地同残暴的敌人周旋。

一直在闽赣山区活动的毛泽覃,坚定革命信念,只要一有空闲,就拿着珍藏在口袋里的红星奖章,想着撤离苏区的战友们,想着大哥毛泽东,想着革命的前途,勉励自己不要辜负党的重托,要保存革命力量。在那艰难的岁月里,毛泽覃处处严格要求自己,从不以领导干部自居,总是和战士们同甘共苦。有一次,他来到大山深处的一位游击队长家,队长家实在穷,连米饭都没有,毛泽覃便和他们一块吃番薯干,喝野菜汤。队长的母亲十分过意不去,拿出准备卖了换盐的几个鸡蛋要去煮,毛泽覃当即劝阻,紧握着老人的手说:大妈,你要去煮鸡蛋,我就不吃了。老大妈不得不把鸡蛋放回去,含着眼泪对毛泽覃说:红军有这样的干部,还愁打不败敌人吗?

19354月,毛泽覃率领部队辗转来到瑞金县内的大山深处。这里山高林密,除了潺潺流水,几声鸟鸣外,简直死一般寂静。这时,战士们又累又饿,都靠在树杆上,说着悄悄话。有个战士说:这样躲躲藏藏,不如与敌人拼了。毛泽覃揣摩着战士们波动的思想情绪,深情而坚定地说:同志们,战友们,青山不倒绿水长流,只要我们坚持住,保存革命力量,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。战士们听了毛泽覃师长的话,顿时充满了革命信心。

面对着敌人梳辫子一样的疯狂搜山,毛泽覃和战士们只好一次次频繁转移。425日,他们来到瑞金安治乡黄鳝口附近的山中,为了不打搅群众,部队隐蔽在一幢空闲的纸槽之中。夜深人静,警惕的毛泽覃在纸槽外面发现了敌情,立即叫醒正在酣睡的同志们,急促而坚定地说:我们被包围了,大家快从纸槽侧门突围出去吧,我掩护你们……”说完,他就立即冲到屋外,沉着应战。战士们只好服从命令,迅速撤出。敌人很快包围过来,毛泽覃知道这次凶多吉少,把身边唯一的红星奖章拿了出来,深情地注视了一下,悄悄地放在一块大石下面。这时,敌人的枪弹雨点般打了过来。突然,一颗子弹击中了毛泽覃的右脚。他正要举枪还击,接着,头部又被打伤了,鲜血顺着脸颊直往下流。他强忍着剧痛,顽强地继续战斗。不料,一个敌军绕到他的身后,朝他开了一枪,子弹穿进了毛泽覃的胸膛,毛泽覃高大的身躯倒下去了,殷红的鲜血染红了门前的草地……年仅29岁的毛泽覃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,为了革命的事业,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。

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烈士的英名,瑞金人民在瑞金城塑立了毛泽覃烈士全身铜像,邓小平亲自为之题写了毛泽覃同志纪念碑八个大字。毛泽覃当年牺牲的地方,被命名为红林,红林所在的安治乡,改名为泽覃乡。这枚几十年之后才发现的红星奖章,如今,陈列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,向人民传唱着一位革命英雄永远的生命之歌。

故事选自《永恒的初心——赣南苏区红色故事》一书)


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学管党支部